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,陕西省制定并发布了地方标准DB 61/T 1133-2018《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》,该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涝池的建设和管理,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一、标准制定背景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。涝池作为传统农村水利设施,在防洪排涝、蓄水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,各地涝池建设存在设计不合理、施工不规范等问题,影响了其功能发挥和使用寿命。因此,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涝池建设规范,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。
二、标准主要内容
1. 设计原则
涝池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的原则,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、气候条件等因素,合理确定涝池规模、形状及位置。同时,要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,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。
2. 施工要求
在施工过程中,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,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指标。特别要注意防水层铺设、防渗处理等关键环节,防止出现渗漏现象。此外,还应对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,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3. 运行维护
涝池建成后,需要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工作,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。对于淤积严重或损坏严重的部位,应及时清淤修复。同时,要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村民爱惜公共财产意识,共同维护好涝池设施。
三、实施意义
DB 61/T 1133-2018《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》的出台,不仅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,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。通过推广应用该标准,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,助力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愿景。
总之,《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》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地方性法规文件,对于推动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。我们相信,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,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这一目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