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答案】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,课后练习题是巩固知识、理解理论的重要手段。《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》作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,其内容系统全面,逻辑严谨,尤其在计算题部分,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,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。
本文将针对该教材中的一些典型计算题进行解析,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。
一、国民收入核算相关计算题
题目示例:
假设某国2023年的数据如下(单位:亿元):
- 消费C = 500
- 投资I = 100
- 政府支出G = 200
- 出口X = 80
- 进口M = 60
请计算该国当年的GDP(按支出法)。
解题思路:
根据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:
$$
GDP = C + I + G + (X - M)
$$
代入数值:
$$
GDP = 500 + 100 + 200 + (80 - 60) = 820 \text{(亿元)}
$$
解析:
此题考察的是对GDP三种核算方法之一——支出法的理解与应用。通过简单的加减运算,即可得出结果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要单独计算,不能直接相加。
二、IS-LM模型中的均衡计算
题目示例:
已知某经济体的IS曲线为:$ Y = 1000 - 50r $,LM曲线为:$ Y = 200 + 40r $,其中Y为产出,r为利率。
求均衡时的产出和利率。
解题思路:
将IS与LM方程联立:
$$
1000 - 50r = 200 + 40r
$$
解得:
$$
1000 - 200 = 50r + 40r \Rightarrow 800 = 90r \Rightarrow r = \frac{800}{90} \approx 8.89\%
$$
代入任一方程求Y:
$$
Y = 1000 - 50 \times 8.89 \approx 1000 - 444.5 = 555.5 \text{(单位)}
$$
解析:
本题考查的是IS-LM模型的均衡条件,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。通过联立方程求解,可以得到经济的均衡产出和利率水平。这类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,有助于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。
三、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计算
题目示例:
假设银行系统的准备金率为10%,公众持有的现金占存款的比例为5%。若央行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,问货币供给会增加多少?
解题思路:
货币乘数公式为:
$$
m = \frac{1 + c}{r + c}
$$
其中,c为现金存款比,r为准备金率。
代入数据:
$$
m = \frac{1 + 0.05}{0.10 + 0.05} = \frac{1.05}{0.15} = 7
$$
因此,货币供给增加量为:
$$
\Delta M = m \times \Delta H = 7 \times 100 = 700 \text{(亿元)}
$$
解析:
货币乘数反映了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体系被放大为货币供给的过程。本题涉及现金存款比例和准备金率两个关键变量,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货币供给是掌握货币政策分析的基础。
四、总结与建议
通过对《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》中典型计算题的解析可以看出,这类题目虽然看似简单,但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。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:
- 熟悉各模型的基本公式;
- 多做练习题,提升计算准确性和速度;
- 注重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,而不仅仅是数字运算;
- 遇到复杂问题时,可结合图形辅助分析。
如需更多章节或题型的详细解答,欢迎持续关注,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与解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