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儿垂钓》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作,全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清新,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在河边垂钓的情景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孩童的童真童趣,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世界的赞美。
诗文如下: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从字面意思来看,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习钓鱼,他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,周围被绿草环绕。当有路人向他问路时,他远远地摆手示意,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,不敢大声回答。
这首诗的妙处在于通过细节的描写,将一个孩童的专注与机灵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第一句“蓬头稚子学垂纶”中的“蓬头”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烂漫,“学垂纶”则表现出他虽年幼但已开始学习生活技能,充满童趣。第二句“侧坐莓苔草映身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,为后面的场景铺垫了氛围。
后两句“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”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。小孩面对陌生人的询问,没有直接回应,而是用动作表达,既显示出他的胆小谨慎,也反映出他对垂钓的认真态度。这种“怕得鱼惊”的心理活动,更是让读者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细腻与专注。
从诗意上看,《小儿垂钓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诗,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、对简单生活的热爱。它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,也让人体会到孩童世界中那份纯粹与真诚。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因真实而动人,因朴素而深刻。
总的来说,《小儿垂钓》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,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,也值得成年人细细品味,从中感受生活的本真与自然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