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总觉得母亲的唠叨像是一首永无休止的歌谣,时而轻柔,时而急促,总是围绕着我的生活旋转。那时候的我,总想逃离这熟悉又烦人的旋律,可如今回首,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声音竟成了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。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时,母亲总会准时出现在我的房间门口。“快起来啦!太阳都晒屁股了!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与坚持。我揉着惺忪的眼睛,一边抱怨时间还早,一边不得不从被窝里爬出来。洗漱完毕后,她早已将早餐摆好在桌上——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,一盘香气四溢的煎蛋,还有几块松软的馒头。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,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”这样的叮嘱几乎每天都会重复,但每次听来却总让我觉得安心。
上学路上,母亲总是习惯性地牵着我的手,嘴里不停地嘱咐:“路上小心点,别跟陌生人说话,过马路要看红绿灯……”这些话仿佛成了我们的固定程序,每当我迈开脚步准备离开时,她总会追上来再三叮咛几句。起初,我并不理解这种反复的唠叨,甚至觉得有些啰嗦。然而,长大后才明白,那是一种深沉的爱,是母亲对子女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牵挂。
工作之后,我开始忙于自己的生活,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。每次打电话回家,母亲依旧会问个不停:“今天吃得怎么样?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?工作累不累?”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打断她:“妈,你能不能少说两句?”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让我瞬间后悔了自己的语气。后来,我渐渐学会耐心倾听,因为我知道,她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满心的关怀和担忧。
如今,我已为人父母,才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的心情。当孩子缠着我讲学校里的趣事时,我也会不厌其烦地回应;当他们不小心摔倒时,我也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扶起他们。那一刻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母亲的唠叨并非多余,而是源于她对我们深深的爱。
母亲的唠叨,就像春日里的细雨,无声无息却润物无声。它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陪伴我们成长,给予我们力量。尽管岁月流转,母亲的白发渐增,但那份唠叨却从未改变。它依旧温暖,依旧动人,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