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江宁之龙蟠里,有梅数十株,皆病者也。或曰:“此天下之奇疾也。”予闻而异之,因访焉。至则见其枝干屈曲,叶瘦花稀,与常梅迥然不同。问其故,曰:“此梅久被匠人剪伐,又以绳索束缚,故成此状。”
予叹曰:“呜呼!世之所谓美者,非真美也。美者,自然之态也。今人以矫揉造作视为美,岂不谬哉?”
遂购此梅,植于馆中,名曰“病梅馆”。每日晨起,必亲往观之,抚慰其伤痕,松解其束缚。数月后,梅渐复生机,枝繁叶茂,花香四溢。
注释
1. 江宁:今南京市。
2. 龙蟠里:地名,在南京。
3. 矫揉造作:形容人为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,追求表面的美观。
4. 抚慰:安慰、照顾。
5. 复生机:恢复生命力。
翻译
在南京城的龙蟠里,有几十株梅树,都是病态的。有人说:“这是天下的奇异病症啊。”我听说后感到十分惊讶,于是前去探访。到了那里,只见这些梅树枝干弯曲,叶子稀疏,花朵寥落,与普通的梅树完全不同。询问原因,人们告诉我:“这些梅树长期被工匠修剪砍伐,并且用绳索捆绑,才成了这个样子。”
我叹息道:“唉!世人所谓的美,并非真正的美。真正的美在于事物的自然状态。如今的人们把刻意雕琢当作美,岂不是荒谬吗?”
于是我买下了这些梅树,种植在我的馆舍之中,取名为“病梅馆”。每天清晨,我必定亲自前往观看,为它们抚平伤痕,解开束缚。几个月之后,这些梅树逐渐恢复了生机,枝叶繁茂,花香四溢。
这篇短文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小品文,更是龚自珍借梅喻人的深刻讽喻之作。他通过描述病梅的遭遇,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压抑个性、追求形式美的批判,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之美,追求内在的真实与自由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