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大夫名叫晏婴,字平仲。他以机智过人和能言善辩著称于世。有一次,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。楚王听说晏子身材矮小,就存心要羞辱他。
当晏子来到楚国时,楚王故意安排晏子从一个很小的门进入城内。晏子没有生气,而是微笑着说:“如果我是来访问狗国的话,那我应该走这样的狗洞;但如果是来访问人的国家,那么就应该走正门。”楚王听了这话,觉得晏子说得有道理,只好命令打开城门,请晏子正式入城。
晏子见到楚王后,楚王又想方设法刁难他。楚王问:“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?怎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小的人来做使者呢?”晏子回答说:“我们齐国的人多得是,只是因为挑选使者的时候,会根据对方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人。我最不擅长的就是在大王面前说话了,所以就被派来了。”
楚王不甘心,于是宴请晏子时,命人绑着一个犯人走过。楚王问:“这个犯人是从哪里抓来的?”众人回答说是齐国人。楚王笑着对晏子说:“原来齐国人就是这样的啊!”晏子冷静地回答道:“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是甜美的橘子,而一旦移植到淮河以北,就会变成苦涩的小枳。这并不是橘树本身的错,而是水土不同造成的。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时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,到了楚国却成了小偷,这恐怕也是贵国的水土有问题吧!”
楚王听后无话可说,只能表示佩服,并且热情款待了晏子。从此以后,楚国再也不敢轻视齐国了。
这篇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权或困难时,保持冷静、智慧应对才是最好的方式。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,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非常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