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身体健康和安全,幼儿园需要制定严格的通风与消毒制度,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疾病传播。以下为具体的制度及方法:
一、通风制度
1. 日常通风安排
- 每日早晨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以上,确保室内空气流通。
- 午休时间再次进行短暂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
-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,全天候保持自然通风。
2. 特殊天气下的通风管理
- 遇到雾霾或极端恶劣天气时,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代替自然通风。
- 定期检查空调滤网,及时清洁以保证空气质量。
3. 定期通风检查
- 每周对所有教室、活动室等区域进行全面通风检查,记录通风效果。
-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通风策略。
二、消毒制度
1. 日常清洁与消毒
- 每天放学后,用专用消毒液擦拭桌椅、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。
- 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地,每周至少两次。
2. 重点区域消毒
- 厕所每日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一次,特别是门把手、水龙头等部位。
- 餐具每次使用前后均需高温蒸汽消毒。
3. 传染病防控期间加强消毒
- 当发现有传染病病例时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增加消毒频率。
- 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。
4. 定期专业消毒
- 每季度邀请专业机构对整个园区进行一次全面深度消毒。
- 组织教职工参加相关培训,提高其消毒技能水平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所有消毒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,并妥善保管,远离儿童触及范围。
- 在实施消毒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,佩戴口罩手套等装备。
- 加强家校沟通,引导家长共同做好家庭卫生工作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通风与消毒制度,可以有效降低幼儿园内病菌滋生的可能性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。同时,也提醒每位教职员工时刻关注细节,将健康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