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材分析
《白杨礼赞》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名篇。文章通过对白杨树这一平凡而伟大的自然形象的描绘,歌颂了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坚韧不拔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本文语言优美、情感充沛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。
二、学情分析
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,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。但由于本文写作年代较早,部分语句较为晦涩难懂,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引导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。
三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目标: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;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;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;结合背景资料探究文章主旨;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。
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感受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品质;培养热爱祖国山河、敬重英雄人物的良好品德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:理解文中关于白杨树特征描写的具体内容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意义;
教学难点:把握全文线索——“赞美”,体会作者由物及人、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。
五、教法学法
教法:讲授法、讨论法、情境教学法;
学法:自主学习法、合作探究法、实践体验法。
六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播放一段有关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视频短片,让学生直观感受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,从而引出课题《白杨礼赞》。
(二)整体感知
1. 初读课文,扫清文字障碍,正确认读生僻字词;
2. 再读课文,思考问题:“作者为什么要‘礼赞’白杨?”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学习。
(三)精读感悟
1. 细读第一节至第四节,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相关句子,并分析这些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2. 默读第五节至第七节,思考:除了外形美之外,白杨树还具有哪些内在品质?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这一点的?
3. 齐声朗读最后一段,领悟结尾处点明主题的作用。
(四)拓展延伸
组织学生分组讨论:除了白杨树外,在你心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象征某种精神力量?请举例说明,并尝试用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。
(五)课堂小结
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,强调本文不仅是一首对白杨树的赞歌,更是一曲对普通劳动人民顽强生命力的礼赞。
七、作业布置
1.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;
2. 搜集其他描写树木的文章或诗歌,比较它们之间异同之处;
3. 以“我心中的英雄”为主题写一篇短文,不少于300字。
八、板书设计
略。(可根据实际授课情况灵活调整)
九、反思评价
在本次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,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节奏,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进度。此外,在后续复习阶段还需加强巩固训练,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。